2002~2021,漫長的19年,終於等到舊高雄火車站移回原位了!!
高雄車站帝冠式站體建於日本統治臺灣時代末期,於1941年6月22日完工啟用,是高
雄車站(包括高雄驛)第三代及遷至現址的第一代站體。站體造型類似高字,內部採西式
格局挑高設計,外觀採日本大寺廟或貴族專用、擁有中國唐代的唐博風屋頂,型似皇帝
之帽,又被稱為帝冠樣式建築。
帝冠式站體原為車站的出入口大廳,整體建物似凸字形,帝冠式站體為凸出部分,其
餘部分包括在後方往鐵路方向的售票大廳、鐵路餐廳、及站長室。售票大廳和鐵路餐
廳在2002年帝冠式站體遷移工程時被一併拆除,部分牆壁被切割保存。
(文字轉貼自:這裡)
2002年看到高雄火車站的帝冠式站體遷移的新聞還有跑去朝聖,留下幾張照片留念。
高雄車站的帝冠式站體原本2010就要遷回原位卻因為台鐵的老大心態,三鐵共構一直
談不攏,高雄捷運的火車站站點出入口也因為這樣目前改了二次出入口,等到高雄火
車帝冠式站體就定位後又要改一次了。
帝冠式站體在2002遷移後成後高雄願景館,2012年看到新聞寫著要2017年才會移回
,又經過了四年才正式遷移。
紅鯉魚雕塑是高雄火車站建築前的一個意象;原本的高雄火車站現址是以前原住民居住的魚
靆(ㄉㄞˋ)港庄,戰後,服務於高雄市政府工務局的江秋澄先生為紀念當時原住民因興建火車
站而被迫搬遷,所以建了這一座雕像。
魚靆港又稱為大港,就是閩南語中鯉魚的意思,因為當時愛河支流三塊厝溪留經此地,盛產
鯉魚故稱。(文字轉貼自:這裡)
這隻原本在高雄火車站前的紅鯉魚也會跟著搬回家唷~
連去看舊文:高雄願景館-高雄火車站的前世今生
舊車站1941年6月完工,2002年因捷運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從原本位置遷移82.6公尺至現
址,為高雄市歷史建築,這次遷移因新站防洪設計所需,先使用千斤頂將整座車站頂升3.94
公尺,今起(2021.7.26)開始遷移,預計先向北挪移4.8公尺後再向西平移57.86公尺,預
計9月26日重回中軸線區位。(文字轉貼自:這裡)
帝冠式站體於2021.4起升高,7.26就開始移動,錯過好多哦....
8.22舉行了高雄驛起飛啟動典禮,慶祝帝冠式站體展開重返中軸線工程,huey錯過了能夠
再次近距離看帝冠式站體移動工程的機會,只好來拍幾張照留念一下
帝冠式站體預計在9.26遷移完成
帝冠式站體遷移完後,高雄火車站又要開始另一個階段的施工。
因為防洪設計所需,帝冠式站體會先頂升3.94公尺,遷移完畢後會卸降2.19公尺。
隔太遠看不到柱子的包覆材料是什麼。
說真的,因為當時年紀小,對高雄火車站沒什麼印象說~
但沒被拆掉而保留了下來,真是要開薰的~
星期天仍在工作的工人們。
被保存下來的牆壁看起來好突兀...
新高雄火車站預計在2025年完工,帝冠式站體要繼續當高雄火車站的入口和高雄人博感情
,阿恩勾看了新高雄火車站的照片,帝冠式站體在高大的新火車站建築前方看起來很不起眼
,真是讓人搞不懂的設計...
補上已經回到老家定位好的帝冠式站體
順便拍一下因為中博陸橋拆除而重見天日的巴洛克建築
那個粉紅色的羅馬式立柱真吸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