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用甘蔗渣造紙,原來這麼早就有環保概念了呀~

屏東在日治時期曾有著東洋產能最高的糖廠,建設與民生因而繁榮,有著「糖都」的稱號;

隨著用紙需求增加,製糖產生的蔗渣可作造紙原料,台糖在 60 年代建立了屏東紙漿廠;而

隨著時代與產業變遷、城市發展,紙漿廠也在 1994 年關廠。

縣民公園第一期工程在2018年完工,作為台灣設計展展場之一;第二期工程則歷經 5 年多

時間,屏東縣政府與台糖協商取得用地,將荒廢 27 年的台糖舊紙漿廠遺構活化再生,打造

台灣第一個以工業遺構為核心、複合殺蛇溪水岸廊道的園區,共 20 公頃的「屏東縣民公園

」正式完工啟用。

家族聚餐結束後,就順便來踩一下縣民公園2.0的台糖紙漿廠地坑遺址,從門口進來會先看

到幾座沒開放的舊廠房。

P1380938.jpg

廠房前的草地上有好幾尊呆萌的機器人

P1380939.jpg

呃.......偶綿高雄的大漢仔比較雄壯威武

P1380944.jpg

仔細看會看到以前的糖廠的設備,地磅就這樣在一旁無人聞問...

P1380950.jpg

2019台灣燈會的東東...吧

P1380954.jpg

最初,屏東縣政府是為了整治污染嚴重的殺蛇溪,卻在工程中意外挖出舊紙漿廠備料的地坑

與廢水沉澱池,此番發現既是驚喜也是驚嚇,時程與預算都得重新規劃,但縣府仍決定保留

並活化,讓屬於屏東的歷史以現代方式轉譯、走入生活中。

捨棄人潮聚集的地方,漫步在殺蛇溪旁的步道

P1380960.jpg

景觀設計師李如儀率領團隊,爬梳了全區的歷史紋理,從台糖舊倉庫、五分車路徑、廢水沉

澱池、鐵軌、紙漿廠地坑區、紙漿廠倉庫,建構一條清晰的糖業發展路徑,逐一解決排水、

積水與防洪等問題後,最大的挑戰是地坑與水池的活化再利用。

P1380996.jpg

地坑深達 6 公尺,過去是紙漿廠備料區,留下了蔗渣儲存、卸渣等處理工程的結構物。設

計團隊將地坑打造為占地 0.15 公頃的可近式地下空間,刻意保留地基的斑駁牆面,還可見

牆上模糊的標語,展現工業遺構的時間感與歷史感。

前方就是屏東縣民公園2.0的重頭戲-台糖紙漿廠地坑遺址前的造景,很有國外知名美術館的

FU吧

P1380980.jpg

另一方面,以降挖周圍地形的方式,全新塑造了連動的地坑,創造高低起伏錯落的行走動線

,增加地貌的多樣性與層次感,讓來者可以在地坑中探索與休憩。新舊之間以耐厚鋼板繡蝕

面,做為空間的界定,在場域內搭配舊糖廠與紙漿廠的模型,讓人置身其中,與過往歷史遙

遙呼應。

6公尺高的地坑加上各種遺構,人們走在其中像是來到了巨人國

P1390002.jpg

「地坑」屬於「備料系統」的設施之一︰由糖廠送來之蔗渣,經卸喂、碎渣、去髓(Depith)

後,泵(Pump)送至濕堆場堆儲(亦可直接送蒸煮部門煮漿)。生產時由濕堆場將蔗渣沖

水泵送,經散渣機、分離器(Separator)去除泥砂及異物,再經脫水濃縮送往蒸煮部門煮

漿,所去除的蔗髓(Pith)送蔗髓鍋爐(Pith Boiler)燃燒產生蒸汽。

哇~將蔗髓燃燒產生蒸汽,真是把甘蔗給充份利用了。

P1390003.jpg

地坑的中央空地展示著糖廠、酒精廠和紙漿廠的模型

P1390016.jpg

屏東糖廠的紙漿廠是台灣33座糖廠甘蔗渣的集中回收廠,甘蔗渣運輸時,必須壓密實成方

塊狀,才能堆疊到台車上,再利用鐵軌送進這裡加工。在地坑裡,能看得到過去輸送帶的

軌道、斜坡、整個輸送帶的運送軌跡,

原來台灣33座糖廠甘蔗渣都是送來屏東糖廠處理,怪不得地坑深度達到6公尺

P1390027.jpg

可惜都沒有解說牌解說這些巨型遺構的作用

P1390029.jpg

輸送帶的斜坡?

P1390032.jpg

HEITO是日文的屏東,1909是屏東糖廠建置的年份,而斑駁的牆面被很殺風景的裝上提醒

事項。

P1390047.jpg

來去地坑的另一個空間探險

P1390026.jpg

沒有標示牌不知道是什麼作用的機器1

P1390092.jpg

沒有標示牌不知道是什麼作用的機器2

P1390095.jpg

算是獨立空間的平台很像是拿來舉行什麼儀式的~

P1390105.jpg

既然有心保留遺跡,卻不設立標示讓人更了解甘庶渣如何造紙...

P1390111.jpg

P1390113.jpg

可惜了這麼棒的文化地景

P1390117.jpg

過年天氣真是太好,差點中暑!!

P1390122.jpg

走在地坑真的好像走進另一個空間...

P1390141.jpg

紙漿廠廢水處理池將製紙過程中產生的汙水經排放至廢汙水的沉澱池進行處理,原本有8個

水池,保留了5個,視每個水池的狀態、斜度與尺寸等差異,在不破壞原有面積與結構等前

提下,修復破損,設置排水與照明,加強安全功能,導入遊憩、展演、舞台等活動機能,讓

水池長出各自的樣貌,有如俄羅斯畫家瓦里西・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筆下的

《Deepened Impulse》,在地面上開出流動的幾何圓點。

1號與2號水池名為雙園遊憩

P1390162.jpg

2號水池的斜度較陡,刻意保留讓人坐在垂直面上休息的可能,以沙坑結合斜面鋼構造型,

正面斜坡是景觀瞭望平台,背面則為涼亭遮蔭空間,底下沙坑空間可以玩耍。

P1390168.jpg

3號水池-秘境花園正好處於5個圓的中心點,地表沒有明顯地標與地形變化,於是搭建全鏡

反射的圓型頂蓋,以竹林作為梁柱結構,中庭為穿越性的集合空間,構成一處有如花園面的

休憩所。(有鏡面!!沒走過去停留)

4號水池-在水一方以紙廠漿廠時代的水池樣貌為設計概念,打造一條不斷抬升到水面的特殊

路徑,走入其中有如漸漸踩上水面,能感受四周風景倒映在水面的風景。從池外往內看,更

有一種漫步水面的視覺感。(也沒走進那個特殊路徑,在地坑探險太久,而且天氣好熱,只想

趕快走完。)(得了一種不走透會怎樣的毛病。)

P1390170.jpg

地標塔的觀景平台

P1390173.jpg

這麼辛苦走到最後竟然沒。有。開。放!!!

P1390178.jpg

回頭看一下5號水池

5號水池-地景劇場是複合式圓形空間,可作為溜冰、滑板、跳舞、露天電影、戶外表演劇場

等多功能用途,更可與旁邊的地標塔觀景平台,結合為多層次的大地劇場。

(文字轉貼自:)

P1390174.jpg

武漢肺炎爆發以來感謝台灣全體民眾的努力,讓孩子們可以在戶外盡情的奔跑,也讓我們有

一個異於其他國家的生活方式,雖然有點不便但看到孩子們可以開心玩樂,覺得很值得~

P1390185.jpg

往回走才發現的舊軌道

P1390195.jpg

再來一張地坑照

P1390156.jpg

發現一座舊景觀池

P1390221.jpg

很搞工的立了很多石頭

P1390227.jpg

走過舊景觀池發現一座紙北針,標示著紙廠的各方位

P1390230.jpg

以前的展覽留下來的偽電影看板

P1390241.jpg

又看到一群開心玩樂的孩子,不由得嘴角上揚,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把笑容留在孩子臉上。

P1390259.jpg

屏東縣民公園入口在屏東縣屏東市台糖街130號建國派出所旁

P138093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ey 的頭像
    Huey

    ~Huey's simple life~

    Hu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