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北城的北門為起點,228公園為終點的台北城古蹟亂遊~

從西門騎過來還挺快的,雖然承恩門就在眼前,但小名叫石頭厝的撫臺街洋樓會先到達,

就先去逛了一下~

連去看:和著YOUBIKE一起微笑慢遊台北城-大和町的石頭厝-撫臺街洋樓

很喜歡老建築裡都會有的小小陽台,雖然這看上去像新裝的,但也增添了小小風情。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承恩門雄鎮台北府城之北,由於面向北方,取意「承接

天恩」之意而得名。清代自朝廷派駐臺灣的地方官員皆由承恩門入台北城,與一般平民由南

門入城之俗有所不同。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

封閉的碉堡式城門,與小南門不同。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

,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

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

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

天氣真的好好呀~~

承恩門屋頂為閩南傳統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

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個特徵都與東門類似。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

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還沒到承恩門就被它身後氣派的臺博館鐵道部展示館給吸引了目光。

連去看:和著YOUBIKE一起微笑慢遊台北城-臺博館鐵道部展示館的前世今生

說到台灣郵政業務歷史淵源,就不得不提劉銘傳,當時台灣巡府劉銘傳大力提創郵政、電信

新政,並在大稻埕的建昌街一帶設立郵政郵局。由於早期私人信件均交由「批館」代遞(批

為台語,意同信字)。劉銘傳除了全省設有郵務據點外還增設郵票發行。在日據時代,原本

僅服務日本人的軍郵局, 一直到1896年才開放給台灣人使用,此後台灣的郵政制度也逐漸

發展起來,在日據時代有鑑於郵政業務與當時的鐵路運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建立了「

台北郵便局」負責全台的郵務工作。直到日本戰敗國府遷台後,因郵務工作日漸擴大,在郵

政總局遷往別處後才改為「台灣北區郵政管理局」。

雖然走到北門前就已看見這座建築,但還是從臺博館鐵道部展示館回來後才看到它的氣派

日治時期台灣郵政三大一等局之台北郵局,設於靠近台北北門的現址。該局於1889年興建

,1892年間落成,為一木造平房。1913年,該木造郵局連同週遭台灣總督府的下轄電信官

署,因火災焚燬。同年,該局於火災處重建郵局廳舍,不過仍為木造的臨時建物。

1920年末,因臨時郵局不敷使用,台灣總督府決定於原址改建台北郵局。建造機關除了決

定新造台北郵局採用鋼骨建造外,也預定將該郵局興建成當年全台灣面積及規模最大的郵局

營業場所。1928年4月,委由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栗山俊一設計建造的台北郵局廳舍動工,

並於1930年4月完工。

臺北公會堂為臺灣日治時期知名建築師井手薰作品。所謂「公會堂」,乃是日本專為都市舉

辦集會活動所設計的公共建築。除臺北之外,臺灣各大都市在日治時期也有興建公會堂,而

臺北公會堂是其中最大的一座。1936年落成時,臺北公會堂的規模與場地設備僅次於東京、

大阪及名古屋,是當時日本第四大的都會公會堂。

1945年臺北公會堂正式更名為中山堂,此後中山堂成為召開國民大會、正副總統就職典禮及

政府接待外賓的主要場所,直到陽明山中山樓落成為止。歷史上舉凡美國總統尼克森、南韓

首位總統李承晚、南越首位總統吳廷琰、菲律賓總統卡洛斯·加西亞、伊朗國王巴勒維等元首

訪華,都是在此接受國宴招待。此外,1954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亦在此簽定。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的建築也很有意思~(查不到資料!!)

在中山堂的廣場休息一下再往下一個點去~

這棟建築樓頂的立面好特別,只有一面牆。

終於來到總統府~(這裡是後門)

總統府週邊根本就是建築的古蹟大展~

國史館的前身是臺灣總統府交通局遞信部,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是台灣日治時代時,台

灣總督府轄下負責全台郵政及電信的部門。其官署建築位於台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興

建於1925年,由森山松之助設計,1956年至2006年11月之間為中華民國交通部本部所在。

2006年11月10日,交通部遷出,改移轉給國史館使用。2010年4月29日,國史館本部自臺

北縣新店市改遷於此。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廈前身為總督府土木部,由時任台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的森山松之助於

1907年設計,為文藝復興式風格,1945年5月30日早上5時,美軍B29轟炸機飛進臺北城

上空,實施大空襲,美軍事先使用空照標明預定轟炸的政府機關、軍事機構等,會社社廈乃

完全葬身於戰火之中。

目前的鵝黃色系的舊國防部博愛大廈,是在被炸毀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兩座被毀去的建築

原址興建而成的,現在一部份建築交由法務部廉政署使用。

雖然還算不上是古蹟,但鵝黃色系讓人看了眼睛一亮~

臺灣銀行成立於1897年,最初的總行大廈是一座紅磚與斜頂之仿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由

於業務量的增加,舊的總行大廈逐漸不敷使用。1934年8月4日,台灣銀行開始修建新的總

行大廈,並在1937年6月30日竣工,即為現在的臺灣銀行總行大廈。

臺灣銀行總行大廈的設計者是日本建築家西村好時,他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建築學科,專長

銀行建築的設計。施工單位則是大倉組(今日本大成建設)。台灣銀行總行大廈樓高三層,

並有一層地下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外觀牆體及列柱均使用花崗

石修建,呈現穩重典雅的風格。二戰期間,臺灣銀行總行大廈在台北大空襲遭美軍轟炸;戰

後重建屋頂,1946年5月20日恢復營業。1998年5月4日,台北市政府將臺灣銀行總行大廈

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蹟。

往總統府前門走去,路上一整排都是豪~氣派的古蹟~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

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

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

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

為辦公處所。

臺北府城東門,正式名稱為景福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額題景福門,是

台北城通錫口(今松山)的孔道。建於光緒8年(1882年)。城樓的臺座由石條砌成,二樓

採【回】字型雙層牆壁,內室有4跟大柱支撐屋頂、屋頂現為歇山單簷式,但城樓簷下多了

一條裝飾帶,左右城牆上多出方窗設計。

和北門不同的是,東門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而且兩側門孔旁均加開方形窗洞。另外

,北門的外廓是方形,東門則是圓弧形。東門又因面臨東方,在日治時期時又名為照正門。

當時城內通往東門的「東門街」,就是現今的凱達格蘭大道。1966年,以「整頓市容以符

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樓閣與大部分的城墩拆除、改建為仿華北式建築,此後城門盡失清代

原貌。

臺北賓館興建於日治時期,原名「臺灣總督官邸」,除了是總督住所之外,也是總督接待與

宴請貴賓、皇族的地方,從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開始一直到末任總督安藤利吉為止,共有

16位總督曾居住於此。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台灣後,總督官邸曾短暫成為臺灣省政府主席

官邸,1950年改為現名、並成為。1952年,《中日和約》在此簽署。2002年展開修復工

作,於2006年5月竣工,並定期開放公眾參觀。

門口的造型真的太~酷了~~

來的這天不是開放日,只好在門口拍一張。

臺大醫院是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政府醫療機構,總院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並

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於日治初期的1895年創建,當時直屬於臺灣總督府,隨後成為

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多次改隸,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建築的裝飾還挺華麗的~

再繞回總統府看點燈後的它~

剛好看到105年最後一抹晚霞~

就是要看這排字的點燈~~

來的這天是105年的12月31日,隔天就要舉行元旦升旗典禮的總統府週邊已經出現許多警

察在維安了。

228公園裡的小橋流水~

原本的起點變成終點然後還無緣進入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1908年臺博館前身「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以下簡稱總督府博物館)的成

立,是為了慶祝本島交通大動脈縱貫鐵路之南北全線通車,做為一系列空前盛大的通車儀式

活動之一,準備透過展覽大力宣傳與介紹臺灣的建設。在展覽活動積極籌備過程中,臺灣總

督府有一棟正在興建中的建築,準備作為彩票局辦公之用,台灣總督府原來就有發行彩票,

曾經造成日本國內購買潮,而引起一些輿論反對,最後使得日本議會取消了彩票法令,這座

興建中的彩票場因此失去使用目的。

1913年(日大正2年),台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

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於1915年完

工並遷入新址。

1949年,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再更名為

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

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改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也是電視劇-紫色大稻埕裡永樂座門口的拍攝地。

黃氏節孝坊是表揚從28歲起就的獨自撫養三子兩女,且子皆有其功名的王妻黃氏嘂娘(嘂,

通「叫」)旌表牌坊是中國社會中特有的表揚性建築,目的在藉以教化人心,所以多建在熱

鬧的大街或受表揚者的住宅前。黃氏節孝坊亦為其中之一。

黃氏節孝坊有四根柱子,三個開口以及兩邊兩層,中間三層樓段的石造牌坊,現在該坊橫跨

在228和平紀念公園裡面的左方步道上。正面頂層護椽上安放有直立「節孝」匾,匾下橫額

題上「清旌表故儒士王家霖妻黃氏坊」。正面大額坊呈現鼓形的截面,有其龍首箍頭,「雙

龍搶珠」,「雙鳳戲珠」等雕刻。另外四邊則書寫「棋」「琴」「書」「畫」等字。全坊採

用青斗石及白色花崗岩製作,象徵「清清白白」的涵義。

除此雕刻外該坊還有兩蚩尾(龍首魚身的造形物,用來防祝融火災)不過已經遺失。該坊四

根柱子前後均刻有楹聯,由當時進士陳季芳等題聯刻石。

楹聯內容為「清節厲冰霜辛檗半生幸有遺徽型海上,湛恩深雨露貞珉一片長流明德在人間。

」及「黃鵠譜悲歌涙灑素惟冰霜節苦,紫鳶隆寵誥輝流彤菅雨露恩深。」落款人為:賞戴花

翎補用府正堂前署淡水分府何恩綺。

因為出發的太晚,很多地方就只有路過一下,反正每年都固定會來二次台北,就留待下次囉~

文字轉貼自:1011121314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ey 的頭像
    Huey

    ~Huey's simple life~

    Hu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