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月津港燈節順遊橋南老街~~
老街的特色好像越來越長的一樣了...
橋南老街位於鹽水港的舊港口邊,是鹽水鎮最早的一條街道,是清代鹽水通往南部鄉鎮的交
通要道,昔日商家林立、商賈大戶錯落,相當熱鬧。如今時代變遷,橋南街沒落,不過當年
流行的住商混合傳統街屋,至今仍挺立。
位於橋南老街的「泉利號打鐵舖」是鹽水鎮以純手工打造農刀具的老店,世傳五代百餘年,
老師父李一男打鐵功夫,承襲來自大陸福州歷代祖先。
春節期間打鐵鋪當然是休息,但有開門讓人參觀,打鐵店內擺放的據說都是從祖先流傳下來
的古物...
可惜不能看到怎麼打鐵...
這裡好像是地方文化館的樣子...
忘記是北管還南管了...
水仙花源於福建漳州,盛開於冬末,花白清香,具祈福之意,為新春年節應景花卉,水仙花
可雕刻培養做出不同造型,搭配各種器物造景,甚為有趣。先民來台將此技藝傳於此,往昔
,台灣過年各地莫不辦水仙花展,競相評比,民眾且以水仙花供奉神佛與祖先,為新春之盛
事,文獻多有記載。
水仙花盛行原因有二,一是昔日台灣移民大多皆來自漳州、泉州,其家鄉年節習俗,以水仙
花作為新春清供,喻意吉祥如意。二是清朝時,台灣各港埠,不論是一府、二鹿、三艋舺、
四月津,每逢年節辦年貨時,很多商家流行買年貨送水仙花頭,大家就將水仙花雕刻以水養
到開花,並於元宵節時在廟前舉辦水仙花會。直至日本時代此風依舊盛行,如1918年台灣日
日新報,即報導台南大天后宮每逢新春舉辦水仙花展,召來各地信眾參觀評賞。當時台南三
山國王廟亦有賽水仙活動,可惜1949年後,海峽交往曾中斷數十年,使此技藝及民俗在台灣
幾近失傳。
在主屋與街道間延伸成一座單層的單坡向屋簷,古稱「亭仔腳」,供行人遮陽避雨之用,老
屋店鋪正上方能保留當時儲存貨物的矩形樓井,
古月照今港概念的裝置~
逛的差不多了,先來去填肚子等2015月津港燈節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