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朋友曾到過東港神社遺跡所在地的海濱國小走走,那時不知道是東港神社的遺跡~
去大鵬灣喝咖啡順便到東隆宮拜拜,這二台車好大膽敢停在溫王爺的行宮裡~
看到有人在這台前面做出奇怪的手勢加動作還轉身扭動以為是什麼消災儀式,沒多久又一個
也開始旋轉跳躍我閉著眼,原來是全身消毒的動作ㄚ,阿恩勾它沒反應也...
東港神社是昔日臺灣高雄州東港郡東港街(今屏東縣東港鎮的神社),於昭和十年
(1935年)10月18日落成舉行鎮座祭。後來神社成了東港鎮海濱國小的校地,原正殿改為孔
子祠。目前留有神橋、三支捐款芳名柱與正殿(改建過)等遺跡。
從海濱國小的側門進入會看到第一個東港神社遺跡-神橋,也是進入神社的道路。
1934年適逢裕仁皇太子在1923年頒布國民精神作興詔書(日語:国民精神作興ニ関スル詔書
)十周年,東港郡役所在1933年12月決定創建東港神社。東港神社在1935年6月由阿緱神社
社掌高橋齡市舉行地鎮祭開工,在同年8月24日舉行上棟式,昭和十年(1935年)10月18日
舉行鎮座祭完工。
看東港神社的舊照片,東港神社附近都是空地,有點像海埔新生地,東港神社算是架高在海埔
新生地上,曾經的神橋今日成了附近人家的停車場,
神橋的狀況不錯但也和佳冬神社及玉里神社一樣有一部份融入了民宅。
神橋的另一邊。
底部被馬路的瀝青蓋住。
海濱國小側門上的寶珠原本應該是在石燈籠上的。
側門的另一還有一個看起來很舊的石燈籠,看起來是石燈籠的原件。
東港神社的神道上,依序有第一鳥居、神橋、第二鳥居、第三鳥居、拜殿、幣殿與正殿,而
手水舍與成排的石燈籠則在二、三鳥居之間,神社內供奉天照皇太神、大國魂命、能久親王
等三座神位;東港神社完工後舉行了棒球,網球、角力、宋江陣、內地人演藝、民眾體育會
等捐獻娛樂活動。
內地人演藝!!日本明星表演嗎?
東港神社最初由高橋齡市擔任,在1936年1月28日後,改由宮崎利行擔任,其後來亦兼任
佳冬神社社掌。東港神社在昭和十六年(1941年)10月31日升格為鄉社。
這一排石燈籠好新,仔細看是2003做的,上面還有捐獻人的名字。
神道入口的一旁還有捐款芳名柱和二個石燈籠的殘件及2003年新安上去的構件。
隨意擺放的石燈籠殘件。
石燈籠的火袋以上應該也是2003年製的,
中台和竿是原件,下方的基礎又是拼裝的
感覺石燈的竿也遭受相當程度的損壞,不過奉獻二字依然清晰。
拼裝石燈籠一旁放著笠的殘件
第一鳥居、第二鳥居、第三鳥居、拜殿、幣殿都已看不出痕跡...
只留偌大的神社基壇還能讓人遙想過去東港神社風華。
二次大戰後,東港神社先是作為軍營使用,後來改為海濱國民學校(今海濱國小)。1973年到
1974年間,東港神社拜殿遭到拆除,接下來(1974年至1975年)要繼續拆除正殿時,卻在木
造屋頂被毀傳出像是機器莫名故障、主事者患病、夜晚騎機車路過時會無故拋錨等靈異怪譚
,遂停止拆除工作,並將原本的神社正殿改為孔子祠。(文字來源:1。2)
前面二支燈柱太混搭,看不懂。
原本以為東港神社的正殿已經不在,原來是被改成孔子祠了。
孔子祠周圍繞了一圈石燈籠,從入口就一路混搭到正殿,也算風格一致拉~(啥毀)
這幾年陸續也拜訪了幾座神社,東港神社遺跡的新舊混合的拼裝就像台灣經歷的時代巨輪,
到現在通通混在一起,也算台灣其中一小段歷史的縮影,值得細細品味。
要回高雄的路上在東港街上亂晃,看到這間很有意思的老屋,一般老屋正面有做牌樓立面就
很有錢了,這間超狂,側邊也做!!
東港神社遺跡在屏東縣東港鎮豐漁街34之2號.海濱國民小學內。